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方法论研究:一种受欢迎的C刊论文形式及其三种写作策略

时间:2024-05-22 10:53:52

方法论,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即人们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体系。相较于解释“是什么”的世界观,方法论更侧重于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形成了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框架,涵盖了问题的阶段、任务、工具以及具体的方法技巧。近期,在论文的审核与修改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员在面对“...的方法论反思”类论文时感到困惑。这种困惑主要源于对“反思”的误解,即将其等同于全面的“批判”。这种误解导致他们在构建论文框架时出现了重心的偏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方法论反思”是将特定方法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反思的过程,虽然其中包含“批判”的元素,但应呈现出一个逐步推导的过程。下面,我们将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来详细阐述这一类型的论文该如何撰写。


第一种写作框架:“应然价值+实然问题+对策建议”。


以《研究生个案写作的方法论反思——一种教育学的视角》一文为例,作者在摘要中先对“研究生个案写作”进行了概述,随后提出了研究观点,即通过事实描述、理论概括和结论外推三个层次来体现其价值追求。然而,在现实中,研究生个案写作往往存在事实描述混乱、理论概括随意、结论外推无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个案写作的质量。因此,作者提出了应遵循事实描述、理论概括和结论外推有机统一的言说逻辑。在正文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研究生个案写作的价值追求,接着揭示了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最后给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这种写作框架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既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推导,也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第二种写作框架:“特征描述+现实境遇+反思内容”。


在《大数据方法论的新特征及其哲学反思》一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对当下社会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了研究问题,即对大数据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在摘要中,作者给出了研究观点,认为大数据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事物的数据化”和“数据的事物化”两个方面。在正文部分,作者详细描述了大数据方法论的这两个层面,展示了大数据在现实中的应用境遇,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提出了大数据方法论的界限和应用范围。这种写作框架既包含了对新特征的描述,也体现了对现实应用的关注,更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第三种写作框架:“具体话题+对比争辩+综合评价”。


以《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为例,作者在过渡段中指出普实克和夏志清在现代文学及鲁迅研究方面的重要影响,并选择了政治偏见、作者意图和历史化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议题进行辨析。在正文中,作者通过三个小节分别就这些具体话题展开了论述,通过对比争辩展示了两位学者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并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和反思。这种写作框架以具体话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和争辩展示了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最后通过综合评价和反思提炼出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综上所述,这三种写作框架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方法论研究的核心思路:明确研究对象、揭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反思。希望这些实例能为广大作者在撰写方法论研究论文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