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首页>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905
  • 国内刊号:23-11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2001年第03期

休克病人心电图30例分析

关键词:休克病人, 感染性休克,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 房室传导阻滞, 心源性休克, 微循环障碍, 图形, 失血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房颤动, 细胞死亡,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严重心律失常, 酸碱平衡失调,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窦性心动过速, 资料, 住院病人
摘要:休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无论是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等,都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塞(AMI)样心电图改变.现将我院各型休克病人30例心电图变化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发病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 . 其中男24例,女6例.感染性休克12例,失血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9例,过敏性休克3例. 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12例,ST-T改变者10例,窦速伴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4例,窦速伴QRS波群低电压以及酷似AMI样心电图改变者2例,2例为正常心电图. 讨论据资料报道,各型休克病人早期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窦速,严重者可出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T改变等.本文报道30例休克病人中,虽未出现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但有12例出现窦速,10例ST-T改变,4例出现室早,这与文献报道相符.所不同的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呼吸窘迫(ARDS)综合征时2例出现酷似AMI样心电图改变.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它们共同特性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不可逆性休克终可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的结果也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使远端心肌因急性缺血而引起电静止活动.故心电图上有梗塞样图形改变.另外该2例病人均发生在严重感染性休克合并有ARDS时,推测可能与呼吸衰竭导致严重乏O2、酸中毒、酸碱平衡失调,终导致全身脏器衰竭而加重冠脉缺血及细胞死亡,如此恶性循环结果是导致梗塞样图形改变的重要原因.值得提出的是此种坏死样心肌并未进入不可逆阶段,一旦休克被纠正,梗塞样图形在短期内均可消失.本文报道2例病人虽都死亡,但均在2~3天内梗塞图形消失,且梗塞样图形改变仅呈一过性.